台灣新百壺的契機與理念
台灣近三十年來,由於經濟的起飛,帶動了茶藝的盛行,並開拓了製壺的領域。許多活潑且具張力的陶藝家,藉由做壺的途徑,造就出另一番新氣象,使「台灣壺」定位於陶藝與茶藝的發展史上,並開創出足以推向國際的獨特性風格。
目前,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其目的是期待藉由藝術創作和商業機制的結合,以創造出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產品,來增加產業的附加價值,並增強文化的認同。而茶壺正是兩種文化體系相互結合下的產物〈茶藝與陶藝〉,更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且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性是分散式、多樣性、小型化的,這種特質不但很契合「台灣壺」的推廣與開展,更是台灣在面對未來全球化競爭中的一大利基。
然而,在「台灣壺」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打的大多是散兵戰與游擊戰,沒有一個整體性的推廣方針,這是因為公部門未加以重視與投入,所以可以看到比賽很少、展覽很多。在這麼多展覽的背後,顯示出民間茶藝興盛的程度,已經強烈影響到人們對茶壺的需求,並顯現在展覽場及市場上。因此,位於三義的當代陶藝館主持人游博文先生覺得民間應該自立自強地有所行動,以開闢出一條屬於台灣壺的康莊大道,所以有了「台灣新百壺」創作計畫的想法,在歷時近十年的規劃及奔走,終於有了基本的成果,目前已有七十幾位台灣知名的陶藝家交件,壺型超過一百款以上,經過精心挑選比較後,最後選出一百把最具代表性的茶壺來套天仁茶文化館展出,值得您細細品味。